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 用途 用于实时显示 process 的动态。
语法 top [-] [d delay] [c] [S] [s] [i] [n] [b]
参数 d : 改变显示的更新速度,或在交互式指令列( interactive command)按 s c : 切换显示模式,共有两种模式,一是只显示执行程序的名称,另一种是显示完整的路径与名称 S : 累积模式,会将己完成或消失的子行程 ( dead child process ) 的 CPU time 累积起来 s : 安全模式,将交互式指令取消, 避免潜在的危机 i : 不显示任何闲置 (idle) 或无用 (zombie) 的进程 n : 更新的次数,完成后将会退出 top b : 批次模式,搭配 "n" 参数一起使用,可以用来将 top 的结果输出到文件内
例 [root@test ~]# top # 显示进程信息 top - 17:44:23 up 7:42, 4 users, load average: 0.02, 0.02, 0.05 Tasks: 110 total, 1 running, 109 sleeping, 0 stopped, 0 zombie %Cpu(s): 0.0 us, 0.5 sy, 0.0 ni, 99.3 id, 0.0 wa, 0.0 hi, 0.2 si, 0.0 st KiB Mem : 999720 total, 522516 free, 131076 used, 346128 buff/cache KiB Swap: 2097148 total, 2097148 free, 0 used. 640836 avail Mem
PID USER PR NI VIRT RES SHR S %CPU %MEM TIME+ COMMAND 893 root 20 0 549.2m 18.2m 5.7m S 0.3 1.9 0:03.52 /usr/bin/python -Es /us+ * 统计信息区 前五行是系统整体的统计信息。第一行是任务队列信息,同 uptime 命令的执行结果。其内容如下: 01:06:48:当前时间 up 1:22:系统运行时间,格式为时:分 1 user:当前登录用户数 load average: 0.06, 0.60, 0.48:系统负载,即任务队列的平均长度。三个数值分别为 1分钟、5分钟、15分钟前到现在的平均值。 第二、三行为进程和CPU的信息。当有多个CPU时,这些内容可能会超过两行。内容如下: Tasks: 29 total:进程总数 1 running:正在运行的进程数 28 sleeping:睡眠的进程数 0 stopped:停止的进程数 0 zombie:僵尸进程数 Cpu(s): 0.3% us:用户空间占用CPU百分比 1.0% sy: 内核空间占用CPU百分比 0.0% ni:用户进程空间内改变过优先级的进程占用CPU百分比 98.7% id:空闲CPU百分比 0.0% wa:等待输入输出的CPU时间百分比 0.0% hi 0.0% si 最后两行为内存信息。内容如下: Mem: 191272k total:物理内存总量 173656k used:使用的物理内存总量 17616k free:空闲内存总量 22052k buffers:用作内核缓存的内存量 Swap: 192772k total:交换区总量 0k used:使用的交换区总量 192772k free:空闲交换区总量 123988k cached:缓冲的交换区总量。 # 内存中的内容被换出到交换区,而后又被换入到内存,但使用过的交换区尚未被覆盖,该数值即为这些内容已存在于内存中的交换区的大小。相应的内存再次被换出时可不必再对交换区写入。
* 进程信息区 统计信息区域的下方显示了各个进程的详细信息。 PID:进程id PPID:父进程id RUSER Real user name UID:进程所有者的用户id USER:进程所有者的用户名 GROUP:进程所有者的组名 TTY:启动进程的终端名。不是从终端启动的进程则显示为 ? PR:优先级 NI:nice值。负值表示高优先级,正值表示低优先级 P:最后使用的CPU,仅在多CPU环境下有意义 %CPU:上次更新到现在的CPU时间占用百分比 TIME:进程使用的CPU时间总计,单位秒 TIME+:进程使用的CPU时间总计,单位1/100秒 %MEM:进程使用的物理内存百分比 VIRT:进程使用的虚拟内存总量,单位kb。VIRT=SWAP+RES SWAP:进程使用的虚拟内存中,被换出的大小,单位kb。 RES:进程使用的、未被换出的物理内存大小,单位kb。RES=CODE+DATA CODE:可执行代码占用的物理内存大小,单位kb DATA:可执行代码以外的部分(数据段+栈)占用的物理内存大小,单位kb SHR:共享内存大小,单位kb nFLT:页面错误次数 nDRT:最后一次写入到现在,被修改过的页面数。 S:进程状态。 D=不可中断的睡眠状态 R=运行 S=睡眠 T=跟踪/停止 Z=僵尸进程 COMMAND:命令名/命令行 WCHAN:若该进程在睡眠,则显示睡眠中的系统函数名 Flags:任务标志
* 更改显示内容 通过 f 键可以选择显示的内容。按 f 键之后会显示列的列表,按 a-z 即可显示或隐藏对应的列,最后按回车键确定。 按 o 键可以改变列的显示顺序。按小写的 a-z 可以将相应的列向右移动,而大写的 A-Z 可以将相应的列向左移动。最后按回车键确定。 按大写的 F 或 O 键,然后按 a-z 可以将进程按照相应的列进行排序。而大写的 R 键可以将当前的排序倒转。
* 交互命令 h或者?:显示帮助画面,给出一些简短的命令总结说明。 k:终止一个进程。系统将提示用户输入需要终止的进程PID,以及需要发送给该进程什么样的信号。一般的终止进程可以使用15信号;如果不能正常结束那就使用信号9强制结束该进程。默认值是信号15。在安全模式中此命令被屏蔽。 i:忽略闲置和僵死进程。这是一个开关式命令。 q:退出程序。 r :重新安排一个进程的优先级别。系统提示用户输入需要改变的进程PID以及需要设置的进程优先级值。输入一个正值将使优先级降低,反之则可以使该进程拥有更高的优先权。默认值是10。 S:切换到累计模式。 s:改变两次刷新之间的延迟时间。系统将提示用户输入新的时间,单位为s。如果有小数,就换算成m s。输入0值则系统将不断刷新,默认值是5 s。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设置太小的时间,很可能会引起不断刷新,从而根本来不及看清显示的情况,而且系统负载也会大大增加。 f或者F:从当前显示中添加或者删除项目。 o或者O:改变显示项目的顺序。 l:切换显示平均负载和启动时间信息。 m:切换显示内存信息。 t:切换显示进程和CPU状态信息。 c:切换显示命令名称和完整命令行。 M:根据驻留内存大小进行排序。 P:根据CPU使用百分比大小进行排序。 T:根据时间/累计时间进行排序。 W:将当前设置写入~/.toprc文件中。 1:查看CPU数量
[root@test ~]# top -c # 显示完整命令
[root@test ~]# top -b # 以批处理模式显示程序信息
[root@test ~]# top -S # 以累积模式显示程序信息
[root@test ~]# top -n 2 # 设置信息更新次数,这里会更新两次后终止更新显示
[root@test ~]# top -d 3 # 设置信息更新时间,这条命令更新周期为3秒
[root@test ~]# top -p 1 # 显示指定的进程信息
|